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3168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168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插图

 

 

作者: [美] 威廉·萨默斯
副标题: 环境与地缘政治1910-1911
原作名: The Great Manchurian Plague of 1910- 1911: The Geopolitics of an Epidemic Disease
出版年: 2022-7

内容摘录

鼠疫侵袭哈尔滨
哈尔滨被称为“俄罗斯远东之都”,无论是在医疗或其他方面,应对疫情的设施要比满洲里的边境小镇更加齐全。另一方面,哈尔滨具有大量中国人、日本人与俄罗斯人组成的多样人口结构,另有少量的德国人、奥地利人、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在总体上,哈尔滨分为两个主要区域:一是俄国和其他国家主导的“新哈尔滨”,二是作为华界的傅家甸。哈尔滨当时要努力解决的,是俄国铁路机构与中国政府在城市运营中相互竞争和重叠的角色。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地区,敏感的外交使得要求统一行动与政策的应对措施变得更为棘手。哈尔滨的大部分区域建立在“铁路租界”,即清政府割让给中东铁路公司并交由俄国管辖的领土。清政府的不同层级官僚,管理着包括傅家甸在内的其他城市地带。当地有一位被称为道台的中国官员,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市长,同时作为省级官员巡抚的代表而非民选的当地官员。巡抚这样的体制为地方政府与北京中央政府之间提供了直接的联系。但是,东北的情况比较特别,它是以总督的形式代表朝廷对东三省进行统治。另一方面,俄国采用的是铁路官员与军事官员混合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通常是在基础层面运行,因为俄国势力区域的军事力量被清政府合法且道义的主权所制衡。

顾临时任美国驻哈尔滨领事,后来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主任。顾临每两周一次从哈尔滨向美国国务院发送领事报告,记载了哈尔滨的事态发展过程。1910年11月12日,顾临报告称,11月9日在哈尔滨发生了第一起鼠疫死亡病例。之后几日,俄国铁路管理方通知顾临,在哈尔滨有85人正在“接受观察”。顾临同时报告称,“发现哈尔滨首例病例的‘劳工’营地被焚烧,同时用电网环绕四周防止老鼠从房屋里面逃出”。在美国首封关于哈尔滨鼠疫的通告中,顾临已经向华盛顿方面陈述中国东北鼠疫的政治意义。他提到,德国领事已经发布命令,要求在满洲里的所有德国公民与受庇护者(大多数是由德国庇护的土耳其公民)遵守当地卫生委员会的要求。治外法权的原则似乎要求其中每个国家为本国公民利益而单方面批准或修改中国地方政府为控制鼠疫采取的政策和行动。

瘟疫发生一个月以来,在11月25日感恩节当天,顾临用外交电报特有的简练规范风格写道,“谨告瘟疫扩散且呈蔓延之势”。他特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