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多胜事:四时读诗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3148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148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春山多胜事:四时读诗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插图

 

作者: 三书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 2023-4

内容摘录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禅宗公案,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历代诗哲皆有探讨。风吹幡动,是一个外境现象,由风幡因缘和合而成:没有风,幡就不会动;没有幡,就看不出风动。慧能当然也看到风吹幡动,但他却说是你的心在动。

问题来了:我心不动,风幡就不动了吗?显然还是在动,只是我不去理会罢了。六祖的奥义正在于此,即不论外境怎么动,你的心不要随它去动,这就是禅定。

十七世纪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就很理性地宣称:“我思故我在。”他说的“我思”,不仅是翻译之后的字面意思,即思想或思考,其原意还包括人的主观感觉和意识活动。笛卡尔似乎在说,正是因为我感觉到风吹幡动,所以我才存在。

换句话说,如果对于外境没有任何感觉和意识,那我就不存在。问题又来了:人在深度睡眠时,连梦也不做,请问在睡眠的这段时间里,此人还存在吗?

还可以一直问下去……

我们来看看苏轼等古代诗人对风幡之案的思考,尝试思考他们的思考,并结合现代哲学对这些思考加以观照。

琴声从何而来?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东坡咏琴,非咏琴也,实则借琴回应风幡之案。他并不作结论,只是抛出两个反问,供人自己去参悟。诗前有一段长序,大意是因某位朋友携沈君十二琴之说以示,东坡自言读其说乃得其义趣,如闻十二琴之声,又昔从高斋先生游,曾见其宝一琴,无铭无识,不知其何代物也,代请朋友以告二子,使求观之此十二琴者,待琴而后和之。序的落款时间是“元丰六年闰六月”,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

题曰“琴诗”,然而并没有多少诗味,或可看作哲理诗,如果宋代这种说理的五、七言可称为诗的话。清代《纪评苏诗》中纪晓岚评苏轼《琴诗》曰:“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搜辑者强收入集,千古诗集,有此体否?”

结合前面的序,这四句诗,准确而言,应属于“偈”之类,即佛经中的颂词。很明显,东坡在以诗参禅,两个问句,暗藏机锋,有如禅师以反问棒喝,使人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