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现代神话: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3073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073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美】 卡罗尔·格鲁克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明治晚期的意识形态
原作名: Japan's Modern Myths: Ideology in the Late Meiji Period
出版年: 2023-3-1
内容摘录
意识形态的形成
一
正如这种总特征描述所说,“意识形态学家”随处可见。明治政府的神话缔造者,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群体,无论其有无官方身份。所谓的“政府学者”并非宫廷理论家,而是那些以拥有独立的学识而自豪的理论顾问。简而言之,没有人以建构意识形态来谋生,反而有很多人以其他方式谋生,但常常对与他们的工作或职位密切相关的事情产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兴趣——他们称之为“公众精神”。很多人在政府供职,但是,一般来说,为人们所期待要在那些事情上给予引导的主要政治人物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有山县有朋这个寡头政治家是个例外。中央部门的诸多上层及中上层级别的官僚在勤勉地致力于意识形态建构大业,尤其是内务省、文部省,其次是陆军省和农商务省,但其关注点又各有差异。俄日战争后,陆军省需要人们自愿从军,并且有一副好的体格,而内务省及农商务省则希望那些农村青年守在那片古老的田地里耕作,而不是奔往城市那个“国民之坟墓”。他们构建各自的学说来达到其目的,而这些目的往往相互冲突,加之机构竞争和官僚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其结果是每个政府部门争相编制自己的理论要义,而没有促成统一的正统思想。极为活跃的还有府县一级的地方官员,以及各色各样的小官吏、村级官员和其他地方缙绅,这些人尽管经常出入地方政府,但从没想过他们与中央政府有任何联系,而是认为他们自身只是当地的名流而已。
那时,明治时期的意识形态这些最强大的观点——强硬路线,如同其外交政策一样,是来自政府之外,即人们所称谓的那样,是来自“民众之间”。这里的“民众”指的是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以及公众人物,该时期的“公众舆论”主要由他们形成。他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兴趣颇具影响力,且具有高度发达的国家意识,还极少减退。他们也经常抨击一个政府由于没有对民众的精神健康给予充分的关注而疏于道德教育。他们谴责物质主义,推崇爱国主义,质疑社会主
义,极力主张日本要获得世界强国这样的更大声望,他们在日益增加的商业刊物上大量宣传这些主张。
很多利益集团,其中多数是明治早期社会制度变革的产物,诸如神道教僧侣、教育家、地主贵族之类的集团,在面临各自的危机时,比如明治初期神道教团体每况愈下,他们公开疾呼该组织对国家统一,或社会稳定,或“国民精神统一”之大业——正如1918年神道信徒一再重申他们一贯主张的那样,作出的贡献具有普遍性的重要意义。出于社会、经济或者文化目的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协会团体在中央政府把他们纳入之前,就已经在从事对公民的教育活动,之后亦是如此。无数的社团、研究小组以及乡村组织,甚至在中央政府指示他们去那样做之前,就已经在追寻自己的目标了。
因此,不同的政府官员,在一个可能比天皇制意识形态这个词的内涵意义更为复杂的社会地域里,与其他众人一道,构建意识形态领域。如果说有“意识形态学家”存在的话——本研究表明这个词本身有着误导性——他们也是遍布各处,在不同的社会领域里进行着各不相同的阐释工作。在明治晚期的日本,就像在其他近代社会里一样,意识形态的形成既有个体意识形态层面也有团体意识形态层面,其中有时候是有意于此,有时又无意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