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在蒙古帝国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2921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2921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美]托马斯·爱尔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内容摘录
第三章 珍珠的积聚
蒙古与起源于内亚地区的政体类似,最初通过抢掠的方式从草原之外获取奢侈品。蒙古人征收战利品的形式系统而集中。每一件抢掠而得的物品都记录在册,然后由统帅参照规定的方案依据地位、等级和战绩重新分配给追随者们。
第一次大规模获取战利品发生在1215年。当时蒙古人占领了中都,“得金府库珠玉锦绮”。此后不久,成吉思汗派遣他的首席民政大臣断事官失吉忽秃忽(Shigi Qutuqtu)“籍中都帑藏”。 在征服突厥斯坦时,全新且同样令人满意的回报再次到来。1218年,蒙古人从巴达赫尚( Badakhshan , 又译巴达哈伤) 取获了巨额现金(naqūd) 以及大量的宝石和珍珠 (javāhir)。
一段尤其残酷的小插曲发生于1221年阿姆河(Amu Darya)上游的铁尔梅兹(Tirmidh),充分说明了蒙古人对珍珠的强烈追求。当一名女俘虏承认吞下珍珠,她立刻被蒙古人开膛破肚。找寻到几颗珍珠后,成吉思汗“教把所有死者的肚子都剖开”。 无怪乎一百年后,突厥斯坦的居民们仍然记得蒙古人组织搜寻藏宝时的冷酷和彻底。
蒙古人1259年从巴格达带走的珍珠数额之巨,极有可能是前所未见的。首任伊利汗旭烈兀获得了阿拔斯哈里发国(ʿAbbāsid Caliphate)丰饶的宝库——“宝石和珍珠就像他面前的海沙一样”。 根据一则同时代汉文材料的记载,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当地称作“太岁”的特大颗珍珠。 但这些并非全部,在旭烈兀下令洗劫城市期间,这支胜利之师运走了从平民处掠取所得的更多宝石和珍珠。由于巴格达曾经是专为波斯湾和印度群岛实施珍珠穿孔的中心,当地自然拥有数目巨大的珍珠。
蒙古人抢掠城市中心的方式非常明确。首要的是,蒙古统治者麾下的统帅与普通士兵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普通士兵通常劫掠平民,而蒙古统治者和军事统帅则以敌方地位相当的人为抢夺目标。通过攫取所有的宝库、宫殿、城堡、武器库、官署以及贵族宅邸等达成目标,所掠之物一应编目在册。
除了国库帑藏之外,教会机构尤其是东正教的相关设施同样成为蒙古人抢夺的目标,良有以也:他们的教堂和修道院在王侯的慷慨赞助之下,以大量使用珍珠来装饰圣像、十字架、圣经、圣骨匣、圣器、主教法冠和圣衣而享有盛名。 其中许多珍宝是1230年代末蒙古人最早征伐罗斯诸公国(the Rus principalities)以及之后发动的零星袭击和报复性战役中抢掠而得的。 那么,旭烈兀完全有可能向格鲁吉亚大主教(Georgian Catholicos)展示镶嵌珍珠的金十字架,和其他由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赠与东正教教会的礼拜用具,这些都是得自其他东正教机构的战利品。
蒙古人获取珍珠的第二个主要来源,是向处于军事压力之下的各政权征收贡物作为臣服条件。这种方式起始颇早,1210年,成吉思汗便已向畏兀儿部首领索取“大、小珍珠”,该部次年即来输诚纳款。 蒙古人在1230年代初期,同样向高丽王朝和巴格达哈里发国提出了类似要求。 1243年,塞尔柱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the Seljuqs of Rūm)向蒙古人投降时全盘领会了归顺协议,立即向新主子奉上宝石和珍珠,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