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火炬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2909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2909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摘录
与弟弟一起生活
一九二四年四月初,我和格奥尔格一道搬往普拉特大街22号,住进了苏新太太家里。我们的房间位于她公寓的最后面,采光不好,窗户朝向院子。在那里,我们一起度过了四个月,并不是一段特别长的时光,但独自和一个弟弟在一起生活,这还是头一遭,而且这段日子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我与弟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关系,我上升为他的良师益友,他会同我商谈所有的事情,特别是所有与道德伦理相关的问题。人们允许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唾弃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们想知道、想认识的事情——在一起生活的四个月里,我们几乎每晚都在工作学习的间隙里谈论这些。我们俩就坐在窗边那张大方桌旁边,每人面前都放着各自的书籍与练习本,只需稍稍抬头便可看到对方的正面。他虽然小我六岁,但当时已略高过我,坐着的时候,我们俩是差不多高的。我决定进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但尚未确定是否会坚持下去),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学了。由于在法兰克福的中学里没有学过相关科目,所以我急需恶补一下化学知识。在仅有的四周时间里,我打算补上错过的东西。我拿了本无机化学的教材,尽管它太偏重理论,甚至可以说与实践毫不相关,但也让我很感兴趣,飞快地读下去。
无论我多么专注于某样事情,格奥尔格都可以随时打断我,向我提问题。十三岁的他在位于施督本棱堡的一所实科中学26里读低年级。他非常好学,也学得很轻松,但是在绘画方面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学校又很重视这一科。不过他的求知欲很强,我在他这个年纪时也是这样。他对每样事物都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少涉及他理解不了的东西,因为所有他能阅读的东西,他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白;他关心的是更具体、更细节的问题,他想了解那些讲授一般性知识的教科书之外的东西。对于他提出的很多问题,我都可以当场回答,不用先思考一下或是先查阅资料。我很高兴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传输给他,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与别人分享过这些东西,没有人和我一起谈论这些事情。他发现,每次我都很乐意被他打断,而且他也可以无限制地提问。短短的几小时里,我们可以谈到很多事情,而且这让我能振作起来学习化学,因为化学对我来说还略显陌生、具有威胁,毕竟我很可能要在未来四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同它打交道。格奥尔格询问我有关罗马作家的事情,询问我历史问题——而我总会将话题
引向希腊方面,只要有可能——询问我数学难题、植物学和动物学,他最喜欢问的是与地理相关的事情,例如风土人情之类。他已经知道,从我这里,他可以了解到最多的就是此类知识,有时候,我不得不强制自己停下来,我真是太喜欢将自己从科学考察人员那里获得的知识一一讲述给他听了。我们还会对人类的所作所为做出评价。每次谈到异国人民在与疾病抗争时,我都会十分激动。当时,我还没能完全克服放弃学医带来的痛苦,因而天真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夙愿寄托在了他身上。
我就是喜欢他的永不知足。当我坐下温书的时候,我已经在期待着他要提出的问题了。我受他沉默的折磨远多过他受我的沉默折磨之苦。他要是有贪权的野心或者工于心计的话,早就可以用沉默这一最简单的方式控制住我了。倘若在桌子旁坐一晚上他都没提一个问题,就会让我感到备受折磨、沮丧万分。关键在于:他的提问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就像我的回答一样。他想求知,而我想将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他得到的新知识又会促使他提出新的问题。令我惊讶的是,他从未让我难堪得下不了台,他的永不知足总停留在我知识的范围内。也许是因为我们天资相似,也许是因为我那热情洋溢的讲述阻碍了他了解其他事物,他只会问那些可以在我这里得到答案的问题,从不让我难堪;其实,他很容易就可以对我知识的空白处提问的。我们二人都很开诚布公,不会对对方刻意掩饰什么。那时候,我们相互都很依赖,这里没有我们亲近的人,我们只需满足一个要求:他不会令我失望,我也不会令他失望。无论怎样,我都不会放弃我们在窗边大方桌旁的“学习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