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有清欢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2908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2908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文珍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
内容摘录
处暑 一向年光有限身,彩云易散琉璃脆
记忆如同看不见的天使,
依然和微风一起在天花板下一圈圈无尽地盘桓。
夏天没有离开。
七月八月看巧云。这个月的确也是很巧的:七夕刚过一周,就是中元节。中元节再挨七日,就是处暑。
二十四节气里就只处暑有“处”这个字。没查字典之前,我猜想它只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描述,是“居住、正处于”的意思——因为最近一直在搬家,又似乎夏也变成了一座渐渐被搬空的房子:那些芃芃蓊茸的植物,午后池塘边不绝于耳的蝉鸣,深夜远处零星的蛙声,一切夏天的代表性事物都正在离开,而处暑,正是一段将搬离还未全腾退的极短暂的交接时间,暑热的幻影还在,但已经没有几天了。
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才发现和我所想的完全不同:此处的“处”,竟是躲藏、终止的意思。这比我此前想的夏日背影还更寂寥,因为也不知道是何时人去楼空的。
好在还有足以乞巧的云。最近在给朋友的信里也提到了它:“过了七夕往后,是眼见着月亮从一钩慢慢圆满,又渐渐缺减。虽然不无怅惘,但还好都是晴夜,白天也都有格外旖旎的流云。好像每年八月,都会有这么一阵天象特别美,日夜都有变幻不定的云彩,空气里又有一点微微的秋意,但云终究是太微小的事物,所以时常被人忽略。”
事实上,因为时值处暑,这奇妙的初秋还是被一些特别敏感的诗人记住了的,比如白居易就在《早秋曲江感怀》里写过: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最末两句的惫懒、落寞和心绪无聊,竟像从自己心底生发出来的一般。这大概就是诗歌的魔力。便是风起秋至,仍然可以击败时间。
这首诗里有若干可以悲秋的关键词。荷花、朱颜、凉风和白日无穷。连青芜与红蓼都类似“明媚鲜妍能几时”的太息,但让我特别注意到的却是“年光”。第一层意思大约等于时光,比方晏殊的“一向年光有限身”;也有“年成,年景”之意,和光景可以通用。原本寻常,但加了“急于水”的注脚,就有了银河泻地的恣意。这样好的秋日,除了悲画扇之外,竟真的没有别的事可做了吗?
我却不信。
我自己没有孩子,但最近这段时间,却频繁接触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女友的小女儿友友。这个八月她与先生带父母和大女儿星星一起出国旅行,其他家人又遇到了走不开的事,事起突然,只得把友友交给家中保姆照料,托我时常去看顾。星星是我正经认的干女儿,聪颖独立,却十二万分不待见自家妹妹。说起来她这两年和我亲近得多,也有不满父母有了二胎,向外寻求感情慰藉的成分。也正因为此,两姐妹相亲相爱的时候很少,父母工作又忙,顾了大的,便顾不过来小的。我平时怕星星不快,也不大敢太注意友友,这次临危受命,才得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