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与梦工厂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2896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2896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说书人与梦工厂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插图

 

 

作者: 储卉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

内容摘录

第二章 旧制度:著作权与文学制度
一 把著作权带回历史
回到法律历史的脉络里,狂热读者所想象的严格法律和道德标准,其实也并非他们所以为的那么天经地义。用克尼佩尔的话说,这可能不过是现代法律体系越出自己的边界进入史学领域带来的错觉(2005:26)。

印刷文明出现之前,由于口头文化难以实现精确的文本记录和传播,任何作品都只被认为是集体的成就,诗人是借助其灵敏原始的感觉去领悟神旨的先知者:

诗人所唱诵的,是神的语言,而非其自身的创造。知识,以及将之呈献给人类的能力,都被认为是由缪斯给予诗人的一件礼物。或者就如柏拉图所说,所有理念都是与生俱来存在于人的脑子里的,由先辈的灵魂迁移至此。古希腊人并不认为知识是某种可以为人所有或者出售的东西。抄写员可以因其劳动而获得报酬,作者也可因其所做出的成就而得奖,但是,神的礼物却是免费给予的。因此,古代学院的图书馆是不出售的,而是作为礼物转交给教师的最杰出的接任者。苏格拉底因为诡辩派用学问换钱而蔑视他们。(Hesse,2002:26)

在漫长的历史里,人们关注的正是今天被轻视的“模仿”。“艺术家是天才”的观念直到“基督教文化”瓦解后才出现(转引自贝蒂格,2009)。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是“摹仿者”,摹仿现在的实体来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将“摹仿”的对象推进到“带有普遍性的事物”,艺术家和他们的摹仿因此是学习的最高形式。基督教之后,文艺复兴思想家重新发现了艺术家的意义,并将之提高到与上帝同在的位置:上帝创造了自然,而诗人创造了另一种自然。至此,我们所熟悉的主体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才进入历史(威廉斯,2013:9~24)。

与此相关联,关于作者和作品体系的保护出现也甚为晚近。罗马时代,虽然图书和相关贸易已经成为文明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文学获得报酬仍然还是依靠人身性的赞助体系。即使在15世纪之后,图书交易日益增多,写作者开始主动出售手稿并获得报酬,但权利只是附着于书稿的物质形态,与原创者在文学生产中的权利还没有产生任何关系。

郑成思(1997)从宋代早期文献中发现了类似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试图以此证明中国最早产生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萌芽。但安守廉(2010)认为,这其实不能说明帝制中国发展出相当于知识产权法的有效本土制度。尽管存在类似的规定,但尊崇过去的知识生产观念一直支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想象,他们倾向于认为一切有价值的著作都必须且只能来自对过去的模仿,因此,个人在道德上没有任何正当性将之持为己有或独占。同时,传统中国往往利用对观念传播的限制来垄断对历史的解释权,这种政治文化也阻碍了个体获得对自身知识创造的财产权。郑成思与安守廉之间的争论,展现了知识产权作为制度的复杂性:它不是一组条文或者简单的行为规定,而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携带着确定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的规范性体系。

关于出版业的历史研究表明,是古登堡带来的印刷革命促成了著作权诞生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印刷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第一次摆脱对手稿的依赖,书籍出版进入爆发期。据估计,到15世纪结束的40余年间,古登堡圣经已经印制了超过两亿册。

从很早开始……印书坊就比较像现代的工厂而非中世纪经院的工作室。1455年,福斯特和萧佛就已经在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印刷事业了,而20年后全欧洲到处都是大型的印刷厂了。(安德森,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