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上下册)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书籍编码:2842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2842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简介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内容摘录
第1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1]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是前些年的时髦话题。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中东石油“钱”、俄罗斯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钱”、美国高科技“钱”……到处是“钱”;至于开放式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众多基金公司都管理着几百亿、几千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上市之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融资219亿美元,在中国,“钱”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按广义货币与GDP之比来衡量,那么,1980年中国的广义“钱”量只是GDP的22%,相对于每一元钱的GDP只有0.22元在流通。从那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钱”化程度直线上升,到2003年达到新高,流通的“钱”量是GDP的1.9倍,相对于每一元钱的GDP产出差不多有2元钱在流通,社会上的确到处是钱!
从表面看,今天世界的钱似乎太多了,有一种非理性繁荣,很多国家的货币供应水平是历史上少有的。就以2006年为例,日本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140%,美国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50%。
不过,单纯从货币供应占GDP的比率还不能判断“钱”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关键要看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如果通货膨胀不是问题,货币供应、资本供应再多也没问题,这就是现在各国中央银行都以通货膨胀率为货币政策衡量标准的原因。虽然各国货币供应多,但目前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却都在2%~3%之间,这说明货币供应多也有它的道理。